頭條 英偉達官宣:CUDA將全面支持RISC-V架構! 早在2024年10月,英偉達在RISC-V北美峰會上透露,其在2015年就選定將RISC-V選定為其專有Falcon微控制器(MCU)的繼任架構。由于 MCU 內核是通用的,因此可以在英偉達的產品中廣泛使用。根據英偉達當時的預計,2024年英偉達將交付10億個內置于其 GPU、CPU、SoC 和其他產品中的 RISC-V 處理器,這也凸顯了定制 RISC-V 內核在英偉達硬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在此次RISC-V中國峰會上,Frans Sijstermanns也指出,英偉達是RVI和RISE的董事會成員和技術委員會代表,也是相關規范的貢獻者。英偉達產品中的微控制器都是基于RISC-V架構,具有可配置、可擴展和安全保護功能,并且也被集成在30多個IP中,每年出貨量超過10億個RISC-V MCU。 最新資訊 日本醒悟了,不再跟著美國指揮棒走,而獨立發展芯片產業 近日日媒報道指日本已推動成立一家新的芯片企業“Rapidus”,參與的企業包括了多家日本頂級的企業如軟銀、索尼、豐田等,日本政府還拿出了700億日元補貼,希望借此重振日本的芯片產業,擺脫美國的控制,可以說日本是真的醒悟了。 發表于:11/14/2022 蘋果、高通的芯片,可能要在美國本土制造了? 眾所周知,蘋果、高通均是Fabless廠商,即無晶圓廠商,它們均只設計芯片,不制造芯片,芯片另有廠商負責制造。 發表于:11/14/2022 十年前的布局能否助歌爾在今朝突圍? 毫無疑問,歌爾股份正在經歷這種疼痛。11月8日,歌爾股份發布公告表示,公司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預計33億營收受產品調整影響,預計占營收比例不足5%。 發表于:11/14/2022 “中國英偉達”的危與機 市場認為的板塊處于低估并非當下,而是中短期以“國產替代”為核心邏輯的信創產業爆發為板塊公司的業績帶來較強的增長未來預期。 發表于:11/14/2022 變天了!芯片代工廠也撐不下去了 近日有確切的消息傳出,臺灣知名IC龍頭義隆宣布,企業將提前解除與芯片代工廠簽訂的三年期合約,并表示自己愿意支付高額違約金。 發表于:11/14/2022 高通、聯發科齊齊擊敗蘋果:芯片江湖風云變 每一年,我們都在討論安卓端的手機性能什么時候可以追上蘋果,雖然到了最后大家往往發現不管數據如何,最終還是蘋果技高一籌。而且,安卓端最近兩年的表現并不如人意,MTK性能穩步增長,但是GPU卻依然是“痛點”,高通則因為三星的制程工藝問題,連續推出了兩代“小火龍”驍龍888和驍龍8,直到驍龍8+問世才算是挽回了自己的口碑。 發表于:11/14/2022 日產發動機“吉利造”?壓倒東風日產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家可還曾記得2018年雷諾和日產的“卡洛斯”事件,從那個時候開始,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開始變得風雨飄搖,進入“形不散而神散”的階段。 發表于:11/14/2022 雷諾基于軟件定義的電動車Ampere品牌戰略 最近新勢力的銷量排行榜又發生巨大的變化,也出現了不少談論蔚來,理想,小鵬的各種問題的文章和視頻,當然頗有事后諸葛亮的意味。但新勢力當前的種種困惑也透露了他們的可持續性,有待提升。 發表于:11/14/2022 一年5款新車?蔚來的瘋狂2023 “單車單月5萬輛”的銷量目標依靠現有產品顯然很難完成,全新品牌的推出也意味著蔚來明年要攻克更為廣大的市場。 發表于:11/14/2022 邁出打低第一步,蔚來加速投資未來 數據顯示,截至第三季度,蔚來實現營收130.021億元,同比增長32.6%。,環比增長為26.3%。除了二季度應對原材料漲價調高車型售價等措施以外,三季度新車受到市場認可、產線及時調配迅速恢復交付水平等是重要因素。 發表于:11/14/2022 ?…3603613623633643653663673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