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最新文章 到2030年AI數據中心市場規模料突破1萬億 美東時間11日周二,在AMD首次舉行的公司金融分析師日活動上,AMD CEO蘇姿豐給出了樂觀的人工智能(AI)市場預期,并預計未來五年AMD的銷售會加速增長。本周二蘇姿豐稱,AMD預計,包括處理器、加速器、網絡產品在內,到2030年,AI數據中心的總市場規模(TAM)將突破1萬億美元,遠超今年的約200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CAGR)超過40%。最新TAM目標。華爾街見聞曾提到,今年6月蘇姿豐表示,預計到2028年,AI處理器的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美元。 發表于:11/12/2025 軟銀清倉英偉達 套現58.3億美元投資OpenAI 11月12日消息,軟銀集團在日前發布的業績報告中提到,截至第二季度末,其持有的3210萬股英偉達股票(含資產管理子公司持股)已于2025年10月以58.3億美元價格售出。 發表于:11/12/2025 從電網到柵極:賦能第三次能源革命 一種范式轉變正在我們眼前發生。在 18 世紀和 19 世紀,大不列顛使用煤來為工業革命提供動力,推動向機器制造轉型,第一次能源革命也因此開啟。隨后在美國發生了第二次能源革命,20 世紀石油產業的繁榮推動了汽車和電力領域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 發表于:11/11/2025 英偉達黃仁勛回應AI泡沫論 11 月 11 日消息,英偉達 CEO 黃仁勛針對 AI 是否類似“互聯網泡沫”的說法回應稱,目前的計算需求非常真實,與互聯網時代完全不同。AI 與互聯網泡沫的相似之處,不在于核心技術或技術對行業的影響,而在于股票估值以及散戶過去見過的“瘋狂收益”。在 11 月 7 日《金融時報》的“現代 AI 的頭腦”欄目中,黃仁勛提出觀點,與互聯網泡沫時代不同,“暗光纖”的部署已經為 AI 創造了真實的計算需求。 發表于:11/11/2025 英特爾首席技術官跳槽OpenAI 11月11日消息,英特爾首席技術官(CTO)薩欽?卡蒂(Sachin Katti)宣布從英特爾離職并加入OpenAI,將負責后者的基礎設施相關崗位,投身于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計算基礎設施打造工作。 發表于:11/11/2025 存儲芯片商擴產 HBM設備供應商TOWA訂單大漲 受益于AI基礎設施建設熱潮所帶來的存儲芯片需求的推動,近期SK海力士、三星、美光這三大原廠都在積極的擴產HBM等存儲芯片,這也推動了HBM設備的需求。 發表于:11/11/2025 存儲器緊缺風波蔓延至機械硬盤 11月10日消息,在全球AI 基礎設施擴建浪潮之下,對于存儲器的需求已經遠超當前的供應能力,這不僅導致了DRAM、NAND Flash等存儲芯片短缺、價格大漲,就連傳統的機械硬盤(HDD)的供應也嚴重短缺。據DigiTimes 報道稱,目前企業級 HDD 的交貨周期已經延長到了2年。 發表于:11/11/2025 英偉達追加AI芯片訂單 臺積電將3nm產能提高了50% 11月7日,就在英偉達中國臺灣總部確定落腳北士科之際,英偉達CEO黃仁勛已于11月7日下午抵達中國臺灣,首站將會參訪臺積電臺南3nm晶圓廠,由臺積電副總經理王英郎親自接待。隨后11月8日將會參加臺積電運動會,并與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會面。 發表于:11/10/2025 英飛凌攜手SolarEdge共同推進AI數據中心高效電力基礎設施的發展 英飛凌攜手SolarEdge,推動面向人工智能(AI)及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新一代高效固態變壓器(SST)技術發展。 全新的固態變壓器(SST)專為實現在中壓至800–1500伏直流電(DC)轉換而設計,其轉換效率超過99%,同時減小設備體積、降低重量,并有效減少了碳排放足跡。 此次合作將SolarEdge在直流電(DC)領域的專業技術與英飛凌的半導體創新相結合,不僅助力構建可持續、可擴展的電力基礎設施,還進一步推動AI數據中心市場的拓展。 發表于:11/7/2025 中科曙光正式發布全球首個單機柜級640卡超節點scaleX640 11月6日,2025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中科曙光正式發布全球首個單機柜級640卡超節點scaleX640,它基于全球領先的開放系統硬件架構打造,并首次在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重磅亮相。 發表于:11/7/2025 2026年全球八大云服務廠商資本支出合計將達6000億美元 11月6日,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發布最新研究報告,將今年全球八大主要云端服務大廠(CSP)的資本支出(CapEx)總額的同比增長率由61%上修至65%。同時,預計2026年全球八大CSP廠商仍將維持積極的投資節奏,合計資本支出將提高到6,000 億美元,同比增幅仍高達40%,展現AI 基礎設施建設的長期增長潛力。 發表于:11/7/2025 數據中心貶值速度是創收速度的兩倍? 未來5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預計將達到3萬億美元。雖然許多人擔心行業已經出現泡沫,但目前這一判斷仍存在爭議。在資本市場,英偉達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微軟與蘋果的市值也達到4萬億美元。OpenAI估值超過5000億美元,微軟持有OpenAI大量股份,這些股份估值1000億美元。如果OpenAI上市,市值預計將超過1萬億美元。整個市場一片繁榮。 發表于:11/6/2025 軟銀曾慮收購Marvell 將其與ARM合并打造芯片巨頭 軟銀集團今年早些時候曾探討過收購美國芯片制造商Marvell Technology的潛在交易,旨在將其與旗下芯片設計公司ARM合并,以在人工智能競賽中打造一個半導體巨頭。 發表于:11/6/2025 SK海力士HBM4供應價格上漲50% 11月5日消息,據韓國媒體Business korea報道,SK海力士近日已經與人工智能(AI)芯片大廠英偉達(NVIDIA)就明年供應的第六代高帶寬內存HBM4完成談判,價格將比HBM3E高出了50%以上,為其未來實現性能突破奠定了基礎。 發表于:11/6/2025 美國財政部長透露Blackwell GPU對華出口條件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白宮11月4日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目前沒有放開對中國出口英偉達(NVIDIA)最先進的Blackwell GPU 芯片的計劃。 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在白宮舉行記者會時表示:“至于那些最先進的芯片,比如Blackwell芯片,我們目前無意賣給中國?!?/a> 發表于:11/6/2025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