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與制造相關文章 華為被“禁運”三年之后 近三年前在加拿大被拘捕時,身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首席財務官的孟晚舟正奔波于全球各地。當時這家中國科技巨頭可謂所向披靡。 發表于:10/30/2021 中國芯片追求自主的一段過往(二) | 黑暗森林中的籬笆 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在2015年接受采訪時曾經說過“政府應該干啥,應該在黑暗森林里圍個籬笆墻,構建一個小森林,把國外芯片擋一擋。同時,在籬笆內的各家公司相互競爭,不加干預,讓這些公司優勝劣汰,最后優勝者走出森林,與國外芯片競爭。”此語一出,在當時的中國集成電路政、產、學、研各界均引發了討論。而5年多過去了,在經歷了2018、2019、2020三年中美摩擦對抗的不斷升級,“籬笆論”的正確與否相信在不同的讀者心中自有評價。 發表于:10/30/2021 解碼全球最大SiC襯底供應商 當地時間10月27日休市后,WolfSpeed科銳半導體(下稱科銳)公布了2022財年第1季度的財報,公司營收1.57億美元,環比增長7%,同比增長36%,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勢頭。本季度營收超出公司之前給出的1.44-1.54億美元預期,也高于1.53億美元的分析師平均預期。上個季度公司表示2021財年有超過1億美元的訂單因供應問題沒能按期交付,這一狀況在本季度沒有好轉。甚至CFO Neil Reynolds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因為訂單量猛增,供需缺口可能要到新的Mohawk Valley FAB(下稱MVF)八寸碳化硅晶圓廠建成投產后,才會有所好轉。也就是說科銳還將在未來的一年內經歷業內常說的“Good Problem”。 發表于:10/30/2021 專家:芯片供應鏈的更多問題,還在后頭 半導體芯片短缺是舊聞,但當這家美國股市歷史上第二大上市公司蘋果表示,由于芯片供應有限,造成約60 億美元的潛在銷售額損失——這就解析了為什么美國經濟需要重新考慮如何采購其半導體技術,以免再次發生這種情況。這種短期供應鏈現象將會過去,但科技高管和政策顧問表示,未來可能是更大、更長期的供應鏈沖擊之一。幾十年來,這些美國大公司都受益于“在加利福尼亞設計”和“在亞洲組裝”為王的制造模式,但現在他們需要發生轉變,支撐關鍵部件的供應。 發表于:10/30/2021 為什么是LoRa? 因為看到物聯網市場的無限潛力,半導體供應鏈的各個環節的廠商都把目標瞄向了這個將要爆發的萬億市場,在不同的領域也引發了激烈的競爭。例如在物聯網的“聯”方面,就囊括包括無線和有線在內的多種選擇。 發表于:10/30/2021 兆易創新:明年MCU還是供不應求 近日,兆易創新發布了發布了一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在其中,他們對公司MCU產品和整個MCU市場作了評價,我們摘錄如下,以饗讀者 發表于:10/30/2021 沒有補貼?三大晶圓廠威脅取消美國工廠計劃 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TSMC)——都宣布了在美國建立新芯片工廠的計劃。每個人都在吹噓其計劃:美國立法者表示,將芯片制造業帶回美國本土將加強國家安全,而受今年災難性半導體短缺打擊的芯片制造商正在使其供應鏈多樣化以避免未來的危機。 發表于:10/30/2021 富瀚微發布多款芯片,覆蓋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和汽車 2021年10月28日,創業板上市公司上海富瀚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SZ.300613)在風景宜人的創新之城深圳舉辦了2021年度新品發布會。 發表于:10/30/2021 中國小型封測廠迎來大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共有150多家封測企業,多個地區均有分布,其中18年以后出現的中小封測企業大約有85家。對于這些全面開花的封測企業來說,他們是否能經得起一波行業淡季的洗禮,承受的了人才和產業配套的挑戰,能否在低端封裝產能的惡性競爭中突出重圍呢? 發表于:10/30/2021 汽車芯片世界巨變,理想先交車后補雷達 曾經默默無聞的汽車微芯片世界將再也不一樣了。 發表于:10/29/2021 針對電動汽車普及痛點,德州儀器再發招 到 2025 年,預計將有30%的新車為電動汽車。當下,阻礙電動車發展的最大挑戰是成本和電池續航水平,眾多汽車零部件和芯片廠商都在想方設法解決這兩大難題。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接受電動汽車并對其技術進行創新,價格將持續下降,同時,行駛里程也在增加。由于行駛里程和充電站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購買電動汽車。 發表于:10/29/2021 解讀亞洲半導體:老牌領袖與中國大陸的雄心 在半導體領域,許多最大和最具創新性的芯片制造商的總部都在東北亞。事實上,來自東亞的臺積電和三星電子有限公司已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半導體公司。與此同時,中國大陸作為該領域肥沃的溫床,在半導體方面的表現也越來越突出。 發表于:10/29/2021 英偉達GPU成功的關鍵 前幾天和一個在英偉達的老同事兼老同學一起吃飯時,聊到了許多老同事,很是感慨;我們這些人各有各的成功,共同的是都是在英偉達GPU計算這個平臺上,在HPC的業務上開啟了職業第一站。回想起2007年底英偉達第一次發布了CUDA,今天正好是12年,在中國的天干地支計年法中,12年是一個輪回,中國的電視劇中往往在輪回之時回首往事。 發表于:10/29/2021 除了最先進的EUV,這些光刻機也不容忽視 近日,ASML新一代EUV(極紫外)光刻機TWINSCAN NXE:3600D的研發進展曝光,正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實驗室進行最后部分的安裝。相較于前一代產品,該機型生產力將提高15%~20%,套刻精度提高30%。光刻機是半導體制造的核心設備,大量工藝圍繞其展開,因此有關光刻機的消息,特別是EUV光刻機的消息,往往會引起人們的大量關注。然而,7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只是半導體制造需求的一部分,市場對成熟工藝的需求量更大。此外,隨著先進封裝技術的發展,半導體后道工藝應用到光刻的環節也在增加。應用于這些領域的光刻機供應商范圍更大,不僅是荷蘭ASML,日本佳能和尼康等都有相應的產品線。要想發展光刻產業,不應僅僅盯著最先進的一點,而是要先將整個產業做實做厚。 發表于:10/29/2021 它將成為GPS的替代者? 如今,沒有 GPS 的生活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因為這項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個人導航、商業航空、軍事行動、作物和野生動物監測等等。 發表于:10/29/2021 ?…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