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子最新文章 全球半導體供應短缺,車企大減產 如今,由于受到東南亞疫情余波的影響,全球半導體芯片短缺的形勢仍在繼續,各行各業都在為芯片問題所發愁,特別是車用芯片領域短缺情況尤為嚴重,網上也出現了很多車企減產的消息,部分車企已經被迫停產停工,車企減產的嚴重程度似乎愈演愈烈,目前正在逐步超出數據統計機構對近年全球車市減產規模的預計。 發表于:10/21/2021 汽車芯片大廠瑞薩電子再發漲價函 繼英飛凌、ST后,市場近日傳出瑞薩電子將于2022年1月1日起再度漲價。 據傳出的漲價函顯示,因晶圓、后端、測試、包裝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增加,為了能維持供應和長期生產,瑞薩電子決定提高大部分產品以及新收購的Dialog產品的定價,漲價將在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其中并未透露產品調價的具體漲幅。 發表于:10/21/2021 進軍造車不到1年,雷軍:2024年量產小米汽車! 雷軍直言,小米造車及團隊各項工作進展都遠超他的預期。 發表于:10/21/2021 小米汽車將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10月19日消息,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今天在投資者日上宣布,小米造車及團隊各項工作的進展都遠超他的預期,預計小米汽車于 2024 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發表于:10/21/2021 華為大眾合資研發自動駕駛,該項目正快速推進中 36氪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華為計劃與全球汽車巨頭大眾集團組建合資公司,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目前,該項目正快速推進中。 發表于:10/20/2021 小米汽車量產時間表確定 小米之家可能也要賣車了 10月19日——在今日的小米投資者日上,小米董事長兼CEO,也是小米汽車CEO雷軍透露,預計小米汽車將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自今年初宣布進軍電動車領域后,小米汽車今年迎來了一系列實質性進展,包括公司注冊、團隊組建、投資并購等等。如今,小米汽車的量產時間表也終于明確。 發表于:10/20/2021 BlackBerry攜手谷歌與高通 推動下一代汽車駕駛座艙開發 BlackBerry(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BB;多倫多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BB)近日宣布推出基于QNX Hypervisor和VIRTIO將Android Automotive OS虛擬化運行于高通第三代驍龍汽車駕駛艙平臺上的參考設計( Reference design),助力汽車制造商加快產品上市,并提供極致的座艙體驗。 發表于:10/20/2021 Cadence 推出全面安全解決方案,加速汽車和工業設計認證 ·Cadence Safety Solution 包括新的Midas Safety Platform,為模擬和數字流程提供基于 FMEDA 功能安全設計和驗證的統一方案 ·該安全流程方案為汽車、工業和航空航天客戶提供集成的安全分析(safety analysis)、故障項目管理和執行(fault campaign management and execution)能力 ·新的解決方案包括增強的 Cadence 驗證引擎,支持完整的 ISO 26262 和 IEC 61508 驗證 發表于:10/20/2021 信任,是汽車技術未來發展的基礎 汽車行業的未來前景廣闊,自動駕駛和全電動汽車等技術正在推動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因此而帶來的巨大變化將改善人們的生活、提高駕乘體驗,然而汽車制造商將需要不斷努力提高消費者信心和理解 ,以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發表于:10/20/2021 Wolfspeed 與致瞻科技采用SiC技術提升燃料電池汽車性能 全球碳化硅(SiC)技術引領者 Wolfspeed, Inc. (NYSE: WOLF) 于近日宣布與致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成功合作。致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寬禁帶器件應用和先進電能轉換系統的創新者,該公司燃料電池汽車全碳化硅控制器采用了Wolfspeed? 1200V SiC MOSFET。 發表于:10/20/2021 富士康能否憑量產電動車拿到蘋果汽車的訂單? 10月18日,臺灣鴻海集團舉辦科技日。基于鴻海(MIH EV)開放平臺的首批三款電動車——純電SUV MODEL C、純電轎車MODEL E和電動巴士MODEL T正式對外亮相。這預示著我們所熟悉的富士康正式在電動車整車制造領域邁出了最為堅實的一步。 發表于:10/20/2021 智能汽車發展不順,卻還加速建設零售門店,華為能在汽車行業取得立足之地嗎? 媒體披露的數據指出,華為正在加速建設汽車業務的零售門店,9月份僅北京就增加了近九成的門店,顯示出它希望通過快速增加零售門店的方式推進汽車業務的發展。 發表于:10/20/2021 富士康造汽車,能像代工手機一樣成功嗎? 電動汽車,并不只是“四個輪子的iPhone”那樣簡單。在今年鴻海科技日上,鴻海集團創始人郭臺銘將一輛電動汽車開到了現場。伴隨著《生日快樂》的BGM和現場觀眾的鼓掌,主持人揭曉了預熱許久的三款新車——Model E、Model C以及Model T。 發表于:10/19/2021 低壓電池監控器進入高壓電動汽車 電池系統包括可充電電池本身——鋰離子(Li-Ion)電池是當前主流——及電池管理系統(BMS),后者旨在較大程度地提高電池使用率和安全性。ADI公司的BMS解決方案是電池監控的主流產品。ADI公司通過豐富的智能BMS IC產品系列來提升新一代EV BMS設計, LTC2949 EV電池組監控器是其最新產品。 發表于:10/19/2021 恩智浦利用信號質量提升技術解決CAN FD帶寬限制難題 ·長安汽車成為第一家采用恩智浦TJA146x CAN信號質量提升收發器的OEM ·借助恩智浦的CAN SIC技術,CAN FD網絡能夠在大型復雜網絡中運行,實現更快的數據傳輸速率 ·OEM能夠在網絡設計和ECU布置方面具有更高的自由度 發表于:10/19/2021 ?…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